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航天文化   →   视觉航天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举办新时代航天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
来源: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日期:2021年06月27日    字体:【】【】【

6月25日,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来临之际,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隆重举行了“大国顶梁柱 永远跟党走”新时代航天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

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副局长万基虎,中宣部宣教局副局级干部曹峰,中央企业党史学习教育第一指导组副组长、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杜国功,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国资委宣传局等上级有关部门领导;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吴燕生,党组副书记、总经理徐强,党组副书记方向明,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忠阳、邓红兵,集团公司总法律顾问、总工程师,总部相关部门领导,二级单位领导,集团公司相关型号负责人,科研生产一线代表参加活动。报告会以视频会形式举行。

中国航天在65年的峥嵘岁月里,孕育形成了航天精神,已载入伟大祖国的史册,汇入了民族精神的长河,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在航天精神的感召下,演绎出了一个个可歌可泣、催人奋进的故事。65年来,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航天事业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大历史时刻,举行新时代航天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将会更加坚定航天科技集团“大国顶梁柱”的自信和“永远跟党走”的信念。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应邀为报告会录制了一段视频,并在报告会开幕时播出。他在视频中勉励新时代航天人,“要大力弘扬航天精神,当好航天事业传人,为建设航天强国再立新功。”

报告会上,来自航天科技集团所属单位的7名报告人,围绕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北斗导航卫星、大推力火箭发动机、高能固体推进剂、风云卫星和遥感卫星、彩虹无人机、光伏背板等大国重器和重点产品背后的故事,倾情讲述,带观众回顾了研制攻关过程中发生的感人事迹,讲述了中国航天人爱党爱国、矢志航天的博大情怀。

大国重器的奋斗史

中国航天的发展道路是一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道路,这像是一枚隐形的标签,构成了一型型航天重器最本质的内核。

有这么一群人——十余载牧火驯天,万钧雷霆铸巨箭,托举航天强国梦;908天含泪奔跑,枕戈饮胆圆断箭,艰难磨砺勇向前。他们历经十年艰辛,让中国航天诞生了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他们与时间赛跑,搭建着中国人探索月球、火星和建设空间站的梦想天梯。

跟随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报告人的讲述,观众来到了中国当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的面前。当前即便在世界航天的舞台上,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也是当之无愧的强者。截至目前,它已经成功将嫦娥五号探测器、天问一号探测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但就是这样一型响当当的火箭,经历了人们想象不到的艰难时刻。

2017年7月2日,点火指令下达,长征五号火箭尾焰照亮夜空。几分钟后,一级飞行曲线突然下降,指控大厅气氛瞬间凝固了……研制团队开始了漫长的探索之路。可是谁也没想到,这一路竟如此的漫长。经过900多天的试验探索,他们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复杂力热环境引起发动机局部结构共振。进行改进后,2019年12月,大火箭一飞冲天,呕心沥血的航天人冲破了阴霾。

讲述的过程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一总指挥李明华就坐在台下。在长征五号最灰暗的日子里,正是他带领这团队成员攻坚克难,守得云开见月明。听着长征五号一波三折的故事,从他的表情变化中仿佛能看到团队攻关的那些难忘的日子。

北斗团队同样是一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打赢了一场场硬仗的队伍。26年,44次发射,59颗卫星,中国“北斗”跨越经纬,纵横天地,撑起了民族的脊梁。

“北斗人挽星河、建星座,历经了风霜,扛起了担当。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的庄严宣告,这是中国智慧向世界人民的倾情奉献。”报告会的舞台上,来自五院的报告人再现了北斗卫星研制的历程。

26年,北斗导航卫星团队与各方力量一道,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完成了北斗一号、二号、三号建设,撑起了中国人的脊梁。北斗工程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五千万工程”:调动了千军万马,经历了千难万险,付出了千辛万苦,要走进千家万户,将造福千秋万代。

航天动力跃上高峰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只有动力攀上新高峰,航天事业才能上台阶。

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一群人被称作“高能训虎人”,在探索易燃易爆高能量固体推进剂的征程中,这群刀尖上的舞者们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为了让型号打得更远,飞得更快,能力更强,几代高能训虎人,用心血浇注忠诚,把航天人对党、对祖国的赤诚,化作一次又一次壮丽的燃烧,推举大国长剑直刺云天、华丽绽放。

“他们每天都在与易燃易爆的高能量固体推进剂打交道,研究燃烧的机理,发掘燃烧的力量,为导弹和火箭提供强大动力。为了让国家战略安全基石更加稳固,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报告人激昂的讲述让人为之动容。

从十几克原材料突然爆炸使两位同志当场牺牲,到把公斤级的原材料成功运输到20多公里外的试验基地,再到实现了某高能推进剂全尺寸发动机演示验证圆满成功,再到从一种全新的高能量密度材料开始新的征程。四院的“高能训虎人”紧盯“更高能量”目标,默默开始了新一代高能推进剂的探索。

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是我国火箭动力的实力担当,但在攻关这型发动机的路途中,却是难上加难。航天科技集团六院的讲述者带来了这样一个细节。一次,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机试车点火后不久突然出现爆炸。

经过紧张的归零分析,爆炸原因找到了,阀芯部分卡滞。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中共有18种大小、功能各异的阀门,一个阀门的一种状态就要连续进行200多次试验,要想问题重现,似乎也不是那么简单。连续七天七夜,研制团队驻守在试验室日夜奋战。

试验做完,该暴露的问题都暴露了出来。前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方案改进和无数次小改进,流量调节器研制终于获得成功。伴随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中国也掌握了流量调节器的研发制造技术,攻关团队研制的流量调节器,小到0.5公斤,大到20多公斤,均能对流量实现精准控制。

中国航天人对动力的孜孜以求,让中国探索宇宙的边界不断扩展,让中国航天事业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呕心沥血顽强拼搏

“生命最后一刻,他抬手指向天空。”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的报告人带来了魏锺铨的感人故事。

2019年10月3日20时58分,高分十号卫星工程总师魏锺铨同志在太原执行任务期间,因突发疾病,医治无效,溘然长逝。生命中的最后几天,陪护的同事发现,在魏锺铨床头的稿纸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小字,从日程规划到对未来卫星的构想,他的心中始终牵挂着祖国的卫星事业。精神头稍微好点的时候,总会问身边的人要来眼镜和随身携带的专业书籍,时不时在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

“趁着还能动,就再干两年。”这是魏锺铨晚年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为祖国航天事业鞠躬尽瘁的真实写照。

从“风云”到“遥感”,他把一生献给了浩瀚的星空。半个世纪的航天生涯,他守护心中的火,撑起前进的帆,在失败中崛起,在克坚中愈坚;岁月更迭,虽花白了头发、佝偻了身躯,但初心不渝、勇担使命;花甲之年重开新局,献身航天、鞠躬尽瘁,他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庄严承诺。

在六院搞发动机,刘站国便与发动机同频共振。“他三进ICU,两下病危通知,两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用生命的维度架设起液体火箭发动机星辰逐梦的长梯,铺设起新一代运载火箭宇宙建功的浩瀚征程。他的身心,始终与液体火箭发动机同频共振,迸发出最强劲的中国力量。”深情的讲述让台下人无不为之动容。

刘站国抚养大了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又扛起了重型运载火箭发动机的研制重任。在刘站国的生命中,航天液体火箭发动机的成长就是他最为珍贵的滋养,他的人生,早就和发动机捆绑在了一起。他那颗逐渐衰弱的心脏,已经和发动机一起同频共振,迸发出了最为强劲的力量。

新时代的奋斗者

在十一院,彩虹无人机有一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团队,他们是无人机国际事业部执行彩虹无人机国际项目的青春奋斗者。事业部彩虹无人机的国际业务,承担着研发、生产、调试、售后等多项工作。

面对急难险重的任务,这个青春团队把握着每一个客户的信任,坚守着每一位彩虹人的责任。彩虹无人机被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反恐作战,起到维护地区和平的重要作用。团队成员们也常常伴着星星和月亮,为每一次飞行保驾护航。

2020年,他们在中东执行任务时,正值该地区时局动荡、交战频繁时期。一天中午,伴随着警报的嘶鸣,基地上空传来巨响,多枚火箭弹在不远处爆炸。怎么办?在走和留的抉择中,大家选择了穿上防弹衣留下,在枪林弹雨的轰鸣声里,继续投入到无人机的维修任务中,根据故障现象冷静分析原因,快速完成部件的拆解、检查、更换工作。

正是团队成员这股敢于拼搏的劲头,才赋予彩虹无人机飞向彩虹的力量。

在乐凯,也有这样一名奋斗者——李华锋。在乐凯集团陷入空前生存危机的关键时刻,是他临危受命,扛起了新产品研发的重任。他带领团队用执着与坚守,实现了世界第一的透明技术背板,带领他的研发团队攻关研发,让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的太阳能背板项目在光伏行业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几千个实验室奋战的昼夜,孕育了光伏背板的诞生;几万里市场路上的风雨,雕琢了光伏背板的华丽。从无人问津的行业新兵,到销量前三的业内先驱;从不断碰壁的各项难题,到世界第一的透明背板;从寥寥可数的订单份额,到年入10亿,最终撑起了公司半壁的江山。

航天精神催人奋进

在报告会现场,坐在台下的不少是来自航天事业一线的奋斗者。听着前辈们奋斗的故事,他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

罗皓坐在台下,听着台上讲述长征五号研制团队含泪奔跑的故事,感触良多。罗皓是五院空间站核心舱试验队的调度,他在执行空间站任务时,常常能听到“隔壁”长征五号攻关时的动静。“我们都彼此认识,平时也会在一起聊天,当他们没时间和我说话的时候,就是他们攻关到了焦灼状态的时候。”

罗皓最能体会航天精神中讲到的“大力协同”。作为调度,他每天需要协调很多事情;作为空间站试验队员,他也深刻体会到了航天器和火箭之间协同的必要性;此外,中国航天也离不开全社会的协同作战。“大力协同,是中国航天不断致胜的最为宝贵的财富。”他说。

来自九院的汪守利听完报告会深感震撼,参加工作18年来,他一直在一线从事设计工作,见证了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亲身体验了航天型号产品研制过程的艰辛与不易,每一个型号的成功,都浸透着大量技术人员、操作者及管理者的勤劳智慧。特别是近年来,航天型号众多,研制周期紧张,航天人正是秉承航天精神,刻苦攻关,大力协作,为航天梦强国梦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来自航天投资的郜仕秀感慨,在参加这次报告会之前,从媒体上听到的多数是成功发射的消息,航天人在成功背后经历过的种种艰难却较少被提及。“在航天的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航天精神、书写着航天精神。正是因为每一位航天人的严慎细实,才铸就了今日的辉煌,我为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骄傲自豪。”

来自通信中心的王雷说,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同时对于中国空间站工程和探火工程来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今天的报告会就是对航天事业“力行”的最佳展现,作为基层支部的党员,更应向身边的先进模范、先进事迹学习,传承红色基因,发扬航天精神,在本职工作中将“力行”体现在实处,为建设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韩长霖是一名来自六院北京11所的年轻设计师。从2016年成为所培研究生到毕业后正式加入中国航天,他见证了长征五号复飞、北斗卫星全球组网成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等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他说,“这个报告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举办这样一次活动,让航天青年接受航天精神的洗礼,对航天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文/赵聪 摄/南勇 赵聪 刘淮宇)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