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航天科技集团四院7414厂发布“寻人启事”,挖掘平凡岗位上的价值创造实践者,“康凯”这个名字第一次进入公众视野。蛰伏三秋、蝉鸣一夏。
2019年,初入职场的康凯从进入车间的那天起,便一头扎入了工艺的“深海”之中。不到3年,就成了车间最年轻的班组组长。
“康凯本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自身的成长速度。但身为车间领导,我们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迸发出的蓬勃力量。”车间领导这样评价。
入职便遇上压力测试1.0,康凯的适应期被不断压缩。他每天早早赶到工位,看图、识图,尽快摸寻“工艺”这个领域的入口,为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现实工作领域对接,下足了功夫。
在翻看车间前辈编制的工艺规程时,所有的疑问康凯都会一一记下来,并不断去现场找寻答案,在机器前请教操作师傅。也是在每一次的深究过程中,康凯意识到,实践中的工艺控制远比书本上的立体严谨,仅仅一个壳体上的周向孔都有多种超差类型的措施需要保护到位,产品的每一个加工尺寸都是无数多个制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工艺这份工作,需要无限的耐心与细心,这成为康凯日后工作的标尺。
压力测试2.0的工作强度、难度不断升级加码,年轻的中坚力量在一轮又一轮的车轮战中,显得更为重要。给年轻人“吃好料”“开通道”“压担子”成为车间高强压科研生产下的新型人才培养观念。
车间将康凯纳入集体决策层,并每周安排其参加车间的生产调度会,培养他从全局把握生产形势和任务安排。作为车间新一代的“KOL”,通过技术探索与创新,将一线技术人员从繁重的手工作业中解放出来,在高强密度科研生产中提速提效是车间赋予康凯的使命。
“使命赋能”让康凯每天像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疯狂运转,“使命所托”让他在年轻队伍中,必须树立起一种良好的年轻风尚。认真对待每一份工艺编制,妥善处理每一次现场问题,成为他一直坚守的准则。
工艺编制是产品生产的第一道关卡,编制过程枯燥而又单调,不断挑战着工艺员的耐心极限。对此,康凯转换思维,将产品当成“艺术品”,创作过程中,每一个尺寸、每一处结构、每一段说明,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在接连不断的键盘敲击声中,将一个又一个工艺编制“艺术品”呈现在操作人员的面前。
“小伙子有韧劲,有自己的一套处事方式。”身为工艺组组长的康凯,同时身兼支部委员、团支部书记、宣传文化阵地建设者等职务,每天电话不断,是车间实打实的“斜杠青年”。
面对突发问题以及重复发生的场景,小到螺钉、螺母,大到固定体、壳体的生产加工,康凯都会在每一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共性与特性,斟酌其中的细节,并以此作为工艺编制的参考数据库。日复一日,在形成一套成型的数据系统之后,面对接连不断的问题,以及各种管辖领域的问题时,康凯总能在短时间内给出最优解。
“工艺改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工艺编制,细心、细心再细心”,是这个青年工艺组长的口头禅。尽管年轻,未来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康凯都会用自己海绵一样的强大储能力量,在压力测试的车轮战中,如风一般成长,成为车间最可靠的青年骨干力量。(吕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