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上,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大推力项目1组工艺组长、所第二届“青年榜样”王立成将满腔热忱化为无限动力,与焊枪为伴,与试验件为伍,每上一次试验台,都尽情挥洒智慧和汗水。
王立成学习的是焊接专业,骨子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技术控”。面对试验台的复杂操作流程,他一边先后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地质大学深造,沉下心来全面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技术本领;一边在试验台摸爬滚打,向身边的师傅请教、学习,增长自己的实操经验。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过人的胆识,他多次成功解决试验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不仅为修改发动机设计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还为验证发动机部件和整机性能提供了重要的判定条件。
百吨级氢氧发动机超重且尺寸远大于现有型号,以往吊装方案无法满足现有需求,发动机上下台遭遇难题。
作为组长的王立成顿觉压力巨大,他像着了魔一般,一头埋进产品质心偏心、吊高限制和翻转干涉的问题研究中,经过数次摸索后,成功设计出该型号产品专用吊装工装,并模拟了几十种应对方案,终于实现了产品姿态调整且高精度安装的对接要求,满足了试验台的使用需求。
在此基础上,他编写的吊装方案不仅解决了百吨级氢氧发动机产品上台的相关问题,而且适用于25吨级氢氧发动机、8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等这些重型发动机的姿态调整,解决了大推力负责区域的各种吊装难题。在这些亮眼的成绩前,单位指挥和同事们纷纷对他赞不绝口。
在高压液氢系统试验准备期间,大家突然发现安全阀临近校验日期却无法进行现场校验的“大难题”。王立成又一次扛起重担,克服人员少、材料缺、时间紧种种困难,带头昼夜在试验台前奋战,仅用3天的时间就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完成了阀门校验及安装任务。
王立成凭借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上试验台就是上发射台”的质量理念,精心设计制作的低温氮气预混器获六院创新成果一等奖,贮箱自动化清洗装置获六院青年科技创新一等奖,氢排放系统气封改造系统获六院合理化建议一等奖……这些荣誉无不反映出他大胆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的智慧与魄力,无不展现出这名航天工匠的专注与坚守。
他还潜心于理论研究,将创新思想以论文形式发表于《载人航天》《工程技术》等学术刊物上,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谱写出出彩的青春华章。(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