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人力资源   →   技能精英 →  正文
贾昭——擦亮奋斗底色 绽放青春光彩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3月07日    字体:【】【】【

古铜色的脸庞经常挂满汗水,眼中始终闪动坚毅的光芒,精干的身材似乎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这是组员们对贾昭普遍的评价。在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3所工作20年来,贾昭坚守复合材料制品加工一线,几乎总是以“赶路”的状态在生产现场忙碌着、成长着,终成“陕西国防工匠”。

从2004年中专毕业入行开始,贾昭就立下了“干一行、精一行”的志愿,可接触后发现,各类复合材料的加工方法与原来所学到的金属制品加工大相径庭。

“既然不懂,那就做到‘三勤’——嘴勤点多问、手勤点多干、眼勤点多看,不相信学不会。”他暗暗告诉自己。他虚心向师傅们请教学习,主动承担各类材料的加工任务,不断总结摸索各类复合材料的加工经验和方法,积极翻阅各类材料知识,参加所内外各类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短短数年,他的业务水平不断提升,快速掌握了本岗位的技术技能和复合材料的加工窍门,从一个“小字辈”逐渐成了班组里的“顶梁柱”和“多面手”。

随着能力的不断提升,贾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产品研制任务,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技术难题,有了更多锻炼技能的“沙场”。

“对于钳工来说,每一种新材料、新产品的首次加工都是巨大挑战,如果仅仅延续以往的加工方法,就可能造成质量问题。”贾昭对每一次新产品加工都记忆犹新。在解决加工难题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贾昭也注重通过加工方法的优化来提升加工效率。在复合材料模压件研制中,锪孔深度常常不能达到公差要求,每次加工产品,只能边钻边测,效率低下。贾昭不断琢磨,在加工刀具的刀柄部位安装限位套,保证了加工深度,加工效率提升约50%,同时节省了返工返修成本。贾昭成了棘手难题的“终结者”。

2018年,贾昭被任命为钳工组组长,角色的转换促使他需要更多地学习和思考班组管理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为了应对近年来繁重的科研生产任务形势,他创新提出了“专项小组”的管理模式,改变原来一件产品人人参与的传统模式,将组员按照个人专长和生产对象“挂钩”,术业有专攻,分工明确。这样一来,每个小组工作种类减少了,专业化提升了,熟练程度增强了,无形中缩短了调换工具、周转产品等生产辅助时间,小小的改进却使得产能大大提升。

与此同时,针对班组人员结构整体年轻化的实际情况,贾昭这个“领头羊”还努力做好内部人才培养,通过提升个人技能水平来提高班组整体能力。在他的带领和全体组员共同努力下,班组产出指标近年来实现“五连升”,于2024年被评为集团公司“六好班组”。

行鹍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