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要闻 →  正文
航天科技集团干部职工节日期间坚守一线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2月07日    字体:【】【】【

新春佳节,千家万户张灯结彩,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之中。在这万家灯火背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干部职工奋战在科研生产的最前沿,用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以及航天事业的无限忠诚与热爱。

节日在岗的航天人

春节期间,一院干部职工忙碌的身影成为节日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年初四,一院总体设计部提前开工,设计师们精雕细琢设计图纸,为节后的工作抢得先机。战术部部分员工也提前返岗,全面核查着试验文件与产品状态,力保试验任务滴水不漏。

为了支撑项目完成紧急攻关,一院多个研究所的员工假期期间亦在开展产品设计生产。在他们心中,确保任务圆满完成比什么都重要:眼看着节后竞标项目的决战时刻即将到来,一项目组成员们大年初五便提前结束假期,细致梳理技术状态;为了充分利用春节假期这个客户停产期,项目团队开启奋战,以实际行动让服务再升级。

新春佳节,厂房灯火不熄,隆隆的机器声盖过了窗外的人声喧闹。员工们以“舍小家、为大家”之精神,奋战于科研生产一线与项目现场。他们细致入微,精益求精,专注于每一个生产细节,严格把控每一道生产工序,为确保各型号、各领域任务的圆满完成,共同谱写了新春佳节的奋斗之歌。

春节来临之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照亮了忙碌的发射场,值守外场的试验队员们有条不紊地投入任务准备工作中。他们以热火朝天的工作状态、十足的干劲,全力以赴保节点、保成功,向着确保成功的目标奋力迈进。

2025年春节不打烊,航天人坚守在每一个为航天梦而奋斗的地方,用拼搏的姿态和饱满的热情,开启新征程。

逐梦星河的坚守者

2024年,五院成功完成了45颗卫星的发射任务。除夕之夜,本应是阖家团圆、共享温馨的时刻,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五院科研人员仍然坚守在岗位上。

2022年,王朝宇博士毕业入职五院,成为一名航天人。虽然只有两年多时间,但他已经成长为一名青年突击队长。除夕到来之际,他也是驻守发射场的成员之一。王朝宇说:“我们从事的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需要一直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如系统总师所说,我们是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亲历者,也会成为将可能变为可控的践行者。”

五院张海江在航天领域已经工作了17年,他对我国航天事业的进阶之路颇有感触:“春节联欢晚会里的航天元素,让我感受到了国家对航天事业的重视、社会对航天人的认可,让我感觉到自己的小家和整个国家是连结在一起的。”

今年已不是陈东第一次在工作岗位度过除夕,他兴奋地对记者说:“相比起老一辈航天人,现在的科研环境更加优越,舒适的实验室和配套的生活设施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保障。”如今的发射场不仅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展示窗口,更是中国航天人梦想与奋斗的汇聚之地。它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也必将在未来继续助力中国航天向着星辰大海不断迈进。

巡天探宇的奋斗者

春节前夕,在八院载人飞船推进舱总装现场,迎面而来的“科幻感”让人不觉间发出惊叹。

正是有了这一个个身穿白衣的航天工作者,一批批航天员们才得以能安全搭乘神舟载人飞船来到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太空之家”。

“90后”葛佳骏和“95后”凌晓峰师徒正围着飞船进行紧张的推演工作。“推演工作相当于无实物演练,只有在推演中验证每个关键操作步骤,才能识别潜在风险,确保正式使用万无一失。”葛佳骏说。随后,师徒俩来回穿梭在舱体内,将一根根导管准确地安装到各自的位置上,就如同把三维模型从电脑里“搬”到了现实中。

走过风淋间,映入眼帘的是如同在“列队迎接”的飞船对接机构。“我们已经从单个产品总装向组批生产转变,各个产品都形成了滚动生产。”“90后”技师赵杰介绍,经过近50分钟的测试,数据满足了设计要求。“我们现在实现了导管产品数字化生产,有效地保障了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一艘飞船能顺利在太空执行任务,需要正确完成千百个具体环节。展望2025年,我国将发射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两艘载人飞船和天舟九号货运飞船。航天强国,逐梦星河。赵杰自豪地说:“航天任务成功的背后,都是‘万人一杆枪’的努力。只有我们每一位航天工作者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才能让更多的‘中国红’闪耀太空。”

院宣 张丹丹 宋晨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