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八院800所供靶飞行试验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4年09月14日    字体:【】【】【

长剑划过,打破沉寂。当对讲机那端“产品到达既定落点!”的消息传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00所供靶飞行试验团队一片欢腾。大家相互握手、拥抱,庆祝这胜利的一刻。

“近100天,这个句号圆满了。我就说咱们可以!”项目技术负责人王副总深呼一口气,红着眼眶,声音略带嘶哑。团队成员每一张布满沙尘的脸上都绽放出了比大漠烈日还灿烂的笑容,成功是对整个研制团队最好的褒奖。

勇闯“未至之境”

为了确保试验顺利,进场方案的制定和质量管理都有更严苛的要求,试验团队需要在产品到来前创造产品贮存和试验的可靠条件。“必须把成功放在首要位置。”王副总的话掷地有声,既是目标又是号令。

试验队员乘坐登高车修缮好破损的墙壁,支起存放产品的帐篷。值班守夜的方舱拼出来了,场地的供电和照明也重新搭接起来,桌椅板凳甚至是守夜值班的床板都被从沙土里一一拖出擦拭干净。

团队在一望无际的戈壁上临时修建一块水泥场坪和两个土堆掩体,让试验必需的装置和工作方舱一一就位。接地桩打不下去,接地电阻降不下来,那就磨尖了接地针,一锤一锤地砸下去,盐水一遍一遍地浇下去。试验场地水电保障困难,施工条件艰苦,那就一桶桶地往那里运水,一根根地搭接电线。锤砸坏了,镐磨秃了,水源耗光了,电力网络终于设置完成,接地电阻也最终满足了产品严格的使用要求。

探索“土味”路线

猛烈的风不停地吹,能见度不足50米,天色昏暗,呼吸的时候嘴里总感觉到一股浓浓的“土味”。

凌晨4点,队员们乘车出发,带着文件,扛着设备,在砂石路上颠簸近3个小时,到野外进行设备恢复和展开,配合产品开展系统合练。大家午饭、晚饭顾不上吃,就在车里简单地啃几口干粮。

恶劣的自然环境阻挡不住大家前行的步伐。“风不停,进度不能停。”这是流传在团队里的顺口溜,也是他们一往无前的真实写照。结合工作要求,团队完成《飞行大纲》《安全性分析报告》《应急预案》和《阵地操作手册》等系统性试验文件的审查和修订。

在试验场地,团队临时增加产品导通和复测工作,确保产品以“最稳妥”的状态参与正式试验。正式开展试验前,团队再一次详细梳理试验流程和注意要点。大家把每个环节做到极致,辛勤的努力换来的是日趋成熟的技术方案。

技术争先质量取胜

两个试验场地相隔非常远,试验的各项流程、操作和口令细节涉及多地的多个分系统,时常需要根据实际条件不断迭代,这对试验方案的制定和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诸多困难挑战,王副总多次激励团队:“提前想、提前做,要用系统工程思维开展工作。”

清晨,大漠风声呼啸。不时有讨论的声音从会议室传出。一次次推倒重来,一次次勇毅创新,这是团队在开展系统质量“双想”专项活动——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反思“回想”,对后续试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想”。

团队还建立了基于流程的质量管理机制,明确个人责任,将试验操作、记录表格和回告口令有机融合,同时每天工作完成后都重新梳理产品状态和文件状态,保证每一步岗位操作都有记录可查,每一次方案讨论都有纪要可循,每一处状态更改都有单据可依,做到文文有签署、事事有记录,确保试验全链路高效畅通。

用百天奋战画出了一个完美的圆,团队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很多人将心里的振奋和激动带回了所里,分享给小伙伴。有的队员说:“当切身体会过其中的苦难与艰辛,重温‘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时,心中五味杂陈。”还有的队员说:“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和这份事业的伟大。一种力量从心里油然而生,收获很大,希望还能接着干。”

赵默涵 王海晶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