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3所质量管理数字化建设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2月21日    字体:【】【】【

海量数据录入查询困难,数据传递失真、数据孤岛,纸质记录规范性不足和复查困难……这些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四院43所质量管理能力提升的痛点和难点。

经过努力,前不久,43所实现了质量管理平台、物资管理系统、原材料管理系统及检测分析平台四大核心信息化系统的跨网穿透集成和全业务链贯通,以上问题被顺利攻克。这一突破,标志着43所在数字化转型中迈出关键一步,成功构建起“原材料—生产—检验—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质量管控体系,为航天复合材料的高质量研制注入了新动能。

破局数据孤岛 实现全链条协同

复合材料研制过程涉及上百种原材料参数、数百项质量指标。长期以来,随着科研生产任务量的大幅增长,各系统数据标准不统一、接口不兼容等问题严重制约着质量管理效能提升。面对紧迫形势,43所于2024年年初开始对涉及产品质量数据管理应用的4个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集成。

一年来,项目团队按照“系统穿透、业务穿透、数据穿透”的总体思路,设计出双网部署、数据交换的传输方式,确保了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团队以优化界面设计、简化操作流程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用户的体验感和易用性,最终构建起以质量管理平台为中心,物资管理系统、原材料管理系统及检测分析平台为支撑,跨网络跨系统穿透集成的质量数据管理新模式,实现了工艺质量管理模式的深度变革。其中,新建成的原材料复验管理系统,联通了新物资管理系统和各车间检验班组,实现了原材料入所复验、性能检测、合格报告的电子化传递。

同时,43所以提高质量管理效率为目的,持续改进优化质量数据管理平台,包括简化检验卡模板、产品BOM文件结构,增加产品数据包、数据分析功能等,实现了与原材料复验系统、检测分析平台、自动检测设备的交互,大幅提高了质量管理效能。

“目前,我们实现了产品制造完成时刻质量数据包即时生成,质量数据获取及传递的工作效率提高了80%以上。”该所信息化总师张引学介绍。

工艺过程数字化 推进精细化管理

随着四大核心信息化系统的集成应用,质量师张静在个人信息化终端便可快速编制产品质量报告及开展质量确认,同时还可以自动判读出填写的数据是否超差并进行提醒。“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由于二次录入出现数据错误的概率,也避免了由于人员疏忽未能及时发现数据异常而导致产品超差交付的现象。”张静说。

在此基础上,43所进一步拓展数字化建设成果,着手开展工艺过程数字化记录系统开发,进一步加强工艺纪律执行,彻底改变之前纸质记录数据查询效率低、记录不规范等情况。该系统将实现对型号产品工艺过程参数的数字化实时记录、结构化关联存储,形成产品级工艺数据包并对相应数据开展全生命周期管理及应用,满足各级技术人员对产品工艺过程实际控制数据的快速查询及追溯确认、可视化统计分析等需求。

目前,该所已完成总体框架设计、采集模型配置、工艺结构化搭建、综合数据看板设置等功能模块。设计师们在试点车间开展了多次技术研讨交流,后续将实现车间主要生产装备的工艺参数自动采集和分析监测,充分利用信息化工具实现工艺流程的精细化管理,全面助力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迎着挑战与机遇,43所的信息化系统建设正以创新技术为笔,以数据智能为墨,勾勒着质量管理的全新蓝图。

(行鹍鹏)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