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九院771所多维举措全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4月03日    字体:【】【】【

在集成电路制造这个汇聚前沿科技、精密工艺的领域,安全生产是一条最基本的生命线,也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

环境健康安全组作为航天科技集团九院771所安全生产的“尖兵连”,凭借培养优秀的人才、打造规范体系、建设智慧系统、培育入心文化等多维度举措,成为践行771所“科技兴安、全员共治、文化铸魂”安全理念的新典范,近年来获得“全国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集团公司航天精神青年模范奖”等荣誉。


图为771所操作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气瓶更换作业。梁芳 摄

人才为本,锻造安全防线“生力军”

771所根据综合管理、现场管理、电气、机械、危化品5个方向成立所级安全生产专家组,打造了一支理论知识丰富,专业技术性强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深度参与全所安全生产工作,整体提升了安全管理水平。该所现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12人、集团公司安全标准化评审专家成员4人、陕西省安全专家库成员1人、九院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4人。

为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771所组织制定针对性培训课程体系,从组织策划、课程安排、讲师配备等方面严格实施,进一步完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再先进的系统,最终也要靠人来执行。秉持“人才是安全第一资源”的理念,环境健康安全组将资质管理与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如今,该班组中有5人具有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证书,全员持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证书和压力容器特种作业证书。此外,该班组还实行“老带新+轮岗制”培养模式,确保每名员工掌握全流程技能。

体系为基,筑牢安全生产“防火墙”

“安全不是口号,要认真落实每一个细节。”班组负责人安工介绍,集成电路生产线的环境相对危险,不仅生产环境相对密闭,且危险化学品种类繁多且用量大、高温大功率设备数量众多。举例来说,生产所需的特种气体有37种、液态化学品有30种,一旦在这种相对密闭的环境中发生特种气体泄漏、火灾等安全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挑战,环境健康安全组始终将“预防为先、系统管控”的理念融入日常,通过建立化学品“领用—储存—使用—回收”的全流程标准化管控手段,细化安全操作规程,并通过岗前培训、月度安全考核、季度应急演练,确保每项制度落地有声。

在危险化学品管理环节,该班组创新引入条形扫码和人脸识别技术,将每一瓶危险化学品的流转信息实时录入系统,实现“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到人”,这也正是771所“体系化、标准化、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的缩影。

科技赋能,打造安全管理“智慧大脑”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771所大力实施年度安全隐患排查和技术提升改进专项行动,根据每年年末辨识出的风险隐患以及业务发展需要进行的安全技术改造项目,梳理形成年度安全生产实施计划表,再经安委会评审通过后,按计划实施,实现安全生产费用合理合规使用,安全生产项目实施有序开展。

环境健康安全组将771所科技兴安要求转化为实践,结合科研生产实际探索应用物联网、自动控制和智能监控等智慧技术和方法,推动危险作业场所实现人机分离、在线监护、联动控制、主动防御等系统性安全功能。

目前,该班组已形成包含气体侦测报警系统、气体管理系统、集中供液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内的系统性技防体系。

文化为魂,凝聚安全发展“向心力”

按照“九抓九落实”的安全生产方针,771所安全体系不断完善、基础能力不断提升、意识能力不断加强。面对新时期的安全生产形势,该所构建了“锚定一个目标、提升两个能力、实现三个转变、强化四项建设”的安全生产新理念。

环境健康安全组深谙文化铸魂的重要性,通过各种形式将安全意识深植人心。走进环境健康安全组的工作区域,安全文化墙、安全荣誉台和各种安全标语格外醒目。该班组还将安全管理经验提炼成“注安小课堂”,定期进行宣传,成为全所学习的范本。

安全生产不仅需要体系的支撑、科技的力量、人才的保障,更需要文化的浸润。环境健康安全组正是771所安全管理理念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的完美映射。未来,该所将持续推动全员、全过程、全要素的安全管理升级,以环境健康安全组为标杆,让“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在每一个岗位扎根,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赵子涵 袁思雅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