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航天科技集团八院811所航天电源公司接连传来捷报:该公司研发的浮充式无烟型磷酸铁锂蓄电池组系统为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二期提供可靠电源保障,130吨级氢锂混动矿卡锂电系统也顺利交付客户。
从城市交通“生命线”到矿区运输“动力源”,该公司以航天技术为内核,持续推出绿色智能的能源解决方案,在多个关键领域实现突破。
图为航天电源锂电系统为矿用自卸车提供动力支撑。闵凡奇 摄
航天电源守护城市“生命线”,智能可靠成核心优势
如果说城市交通、铁路枢纽以及金融数据中心是现代社会高效运转的“生命线”,那么为它们提供不间断应急电源的成套后备电源系统,就是至关重要的“心脏引擎”了。针对这些场景“高安全、高可靠、免维护”的严苛要求,航天电源团队集智攻关,成功研发出浮充式无烟型磷酸铁锂蓄电池组系统,该产品已入选第13批《上海市创新产品推荐名录》,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该系统突破了磷酸铁锂电池系统一体化设计与全生命周期健康监测、锂离子电池大电流自主均衡、锂离子电池单体无烟、智能浮充均衡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难题,兼顾安全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续航持久性、运维便捷性以及成本效益等综合优势。
其中,一体化设计让电池体积减小70%,可靠性提升至99.9%,真正做到免维护运行;独创的“无烟技术”将安全性能拉满,即便在极端针刺条件下,电池单体也能保持无烟状态;智能浮充均衡控制技术则像“智慧管家”,实时监测电池健康状况,使系统核容合格率提升至99%,兼顾安全、续航、运维及成本等多重优势。
如今,这套电源系统已从上海走向全国。在轨道交通领域,它不仅支撑上海地铁网络稳定运行,还在北京、重庆实现批量应用,在广州、深圳、天津等10余座城市开展小批量试点;在铁路领域,2021年在哈尔滨铁路局壮志火车站投入使用,成为锂电池应用于铁路信号电源系统的首个案例;在金融数据中心领域,2022年在浦江同城数据中心千万级规模的UPS锂电池项目中得到客户高度认可,成功拉动了新能源领域细分市场,展示出强劲的市场潜力。
氢锂混动破解矿山运输难题,绿色节能效益显著
除了城市基础设施,航天电源还将目光投向特种重载动力领域。针对高海拔矿区爬坡“力不从心”、极寒天气“启动困难”、重载运输“油耗惊人”等痛点,团队研发的130吨级氢锂混动矿卡锂电系统,为矿业绿色运输提供了全新路径。
该系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三大技术创新:多支路智能并联技术与独创控制算法,实现电池组与氢燃料电池毫秒级功率调配,峰值功率提升40%,轻松应对高原、极寒环境下的动力疲软;低温自循环热管理系统如同 “贴身暖宝宝”,使电池在零下40摄氏度严寒中启动时间缩短80%,配合热量回收技术,低温续航能力提升35%,打破极寒地区“电动禁区”;势能智慧回收技术则化身“能量捕手”,下坡时制动能量回收效率达35%,结合氢发动机,单次运输仅耗2度电,单日运营可减少18%氢耗,单台矿卡每年节省燃料成本超2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航天电源首次布局矿用动力领域。2024年,《220T纯电驱动矿用自卸车电源》项目斩获第十二届澳门国际创新发明展览会金奖。这套兆瓦级电源系统专为解决传统柴油矿车高能耗、高排放问题设计,应用于首款SF33900E型220T纯电驱动矿用自卸车,每年可减少800吨二氧化碳排放,燃油成本降低超40%,为矿业纯电转型提供了标杆方案。
从城市交通的“心脏引擎”,到矿山运输的“绿色动力”,811所航天电源公司始终以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未来,该公司将持续深化核心技术攻关,以智能化、绿色化技术赋能产品,让航天智慧不仅服务星辰大海,更扎根地面场景,为社会提供更安全、高效、环保的能源解决方案。
(缪新培 叶树庭 姜发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