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一线新闻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42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任务攻坚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9月18日    字体:【】【】【

2025年上半年,航天科技集团四院42所力源公司积极推进与大型国企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合作,陆续入围行业头部客户供应链;新材公司通过细分市场需求,采用大客户营销策略,产品销售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0%以上;航鹏公司智能装备系统成功中标3.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创历史新高,开创智能装备业务市场新气象……

42所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以“技术平台”布阵,以“项目组”筑牢重点项目成果转化“基本盘”,提升了实体经济发展质量,攥紧了核心专业技术攻关和科研创新的“拳头”,笃行不怠、接续奋斗,吹响了冲刺规划目标任务的号角。

在创新中跑进“超车道”

“应急防护集中式储能市场稳定了与储能头部企业、大型国企储能系统集成商的合作,并再次中标中车集团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年度框采项目,将核心技术拓展到电化学储能巿场、开辟超级充电桩灭火装置‘新赛道’……”在产业发展总结会上,力源公司一份中期成绩单很是亮眼。

力源公司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得益于产业团队背后过硬的技术力量支持。为了发挥航天系统优势,42所通过“双跨团队”机制推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发展。其间,42所研发中心储能项目负责人鲁锐华所开发的锂电池在力源公司实现了转化应用。

“‘双跨团队’机制打破了研发与成果转化的‘围墙’,实现了从研究室到产业的柔性流动,通过人员和资源的调配使用,打通了‘技术—产品—市场’产品链关键一环。”鲁锐华说。

此外,42所在对老客户实现稳定供货的同时,积极开发新客户。力源公司的油田技术服务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解决方案的升级,成功激活多口低效井产能,正式打开“老井改造千口油井项目”市场入口。

在实干中交出“成绩单”

近日,新材公司精细化工事业部顺利完成第一批次导热凝胶产品的交付和现场跟产,获得客户的高度称赞和认可,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军储能行业。

中标导热凝胶项目,得益于新材公司联合研究室的研发优势。“此次中标对于新材公司来说意义重大,为公司封装胶项目未来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特别是随着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公司将有更多机会参与这一领域。”项目负责人何伟介绍。

今年,新材公司开展“三级立体式”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从研究室基础研发到项目组工程转化,再到产业公司市场化应用,以核心技术深耕研发和转化应用。

新材公司与高校院所开展的产学研合作也卓有成效,其关键技术攻关和工艺技术优化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阻燃剂产品签订了新合同,合同金额较去年同期实现大幅增长。

在攻坚中握紧“接力棒”

“近日,航鹏公司安全气囊发生器事业部的7条产线工位自动化改造顺利通过验收,进一步提高了产线自动化集成程度,降低了操作人员数量,提高人均产出比。”发生器事业部党支部书记曾志平说。

在发生器工房内,7条自动化产线有序地将一个个发生器产品传递给下一个工序。

随着客户需求的增加和新产线陆续量产,现有的人员数量难以满足生产需求。发生器事业部从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等方面考虑,通过分析评估,开始实施工位自动化持续改造。

“改造完成后,航鹏公司安全气囊产线通过自动化改造实现了‘三升一降’——产能提升60%,合格率提升至99.5%左右,人均产出提升22.2%,双班减员14人。”曾志平好好算了一笔账。

有核心技术支撑,就有了敢于创新的底气和信心。航鹏智能装备一开年就喜迎“开门红”,3个项目成功中标近6000万元,装产线、混合系统中标金额达1.8亿元。

而机电设计部以韧性破局,调整设计部架构,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出台多个智能装备管理办法,形成了专业分工的组织模式,优化了资源配置与流程。

几位主要设计人员带领攻坚专班,将任务分配到技术、商务、计划、生产、工艺质量、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各个环节,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觅得一线生机,一型混合系统成功跻身超大型混合设备领域,实现新突破。

近年来,42所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上加快实施“五链融合”路径,以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供应链构建起从平台研发、项目孵化到产业运营的良性发展格局,形成“核心技术驱动+区域深耕”的双轮发展模式,不断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以全员奋斗创造价值,力争在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创新发展之路上交出一份完美答卷。

席玲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