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获悉,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分别于7月15日5时48分和7月14日12时53分唤醒,开始第二十月昼工作。截至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度过559个地球日。
在本月昼工作期,着陆器搭载的月表中子及辐射剂量探测仪、低频射电频谱仪将按计划开机工作。根据前期获取的月面影像数据, “玉兔二号”月球车将继续向西北方向玄武岩或反射率较高的撞击坑区域行进,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中性原子探测仪等科学载荷同步开展科学探测任务。
嫦娥四号探测器于2019年1月3日着陆在月球背面的冯·卡门撞击坑,近日,最新科学研究成果揭示了冯·卡门撞击坑地下结构。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嫦娥四号雷达数据,发现着陆区一带多层地下结构,并结合仿真模型和相关地质分析,进一步证实了冯·卡门撞击坑内部发生过多期岩浆填充事件。
“玉兔二号”在月球背面行驶期间,携带的两种频率测月雷达首次对月球背面地下浅表层结构进行科学探测。测月雷达第一通道中心频率为60兆赫兹,探测深度可达数百米,分辨率为米级;二号通道中心频率为500兆赫兹,探测深度相对较浅为数十米,但分辨率更高,可用于观察着陆区月壤的精细结构。
研究人员通过处理与分析测月雷达二号通道数据,获得了从月表到35米深的地下结构,推测嫦娥四号着陆区的月壤层厚度约为11米,比嫦娥三号着陆区探测的月壤层更厚。可能的原因是,嫦娥四号着陆区的表面地质年龄更为古老,此外,当地有较多的溅射物,风化速度相对玄武岩更快。
二号通道数据显示着陆区浅表层结构可能为:0~11米为细颗粒风化层,11米~25米为粗粒溅射物层,深于26米的是破碎的玄武岩层。研究人员还对前九个月昼的测月雷达一号通道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了着陆区50米到330米范围更深位置的地下分层结构。 (赵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