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特色专题   →   卫星应用 →  正文
航天科技赋能灾害防治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5月14日    字体:【】【】【

2025年5月12日是第17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了解,我国通过“空天地”一体化监测技术体系,已经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目前,我国已经有10多颗遥感卫星(包括光学卫星和合成孔径雷达卫星),应用于重大自然灾害防控。

从2020年至今,自然资源部门利用遥感卫星在全国识别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4.6万多处,在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等省份,大型隐患识别正确率达80%。

卫星识别出风险源后,通过航空无人机低空观测可进一步提高识别的精细程度,再结合地面调查,就可以确定地质灾害的风险隐患点,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通过卫星、无人机和地面调查,我国可实现对重大灾害隐患的主动防治。

近年来,我国还通过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北斗滑坡监测仪、泥位计等传感器,实现对地质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控。北斗滑坡监测仪对地表形变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目前,全国27个省份建设了自动化监测台站,覆盖了7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科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