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党的建设   →   党建动态 →  正文
航天科技四院推进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侧记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5年05月20日    字体:【】【】【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养老保障作为关乎老年人幸福生活的关键举措,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近年来,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稳步推进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让职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显著提升,为“老有所养”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思想引领,破立并举开新局

长期以来,四院高度重视职工福利保障,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以“单位保障”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在特定历史时期,对于地处三线的军工单位稳定干部职工队伍、保障任务顺利完成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健全,人员流动愈发频繁,原有的保障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形势变化,建立新的保障体制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这一重要论述为四院的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指明了方向。

从2014年10月起,国家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2021年,集团公司实施企业年金三年滚动计划,提出“应建尽建”的工作目标。四院紧跟国家和集团公司的政策步伐,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和企业年金建设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开启了养老保障体系改革的新征程。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改革过程中,四院以改革思路破解发展中的难题。针对企业退休职工统筹外费用问题,四院创新性地通过企业年金“中人补偿”的方式加以解决,实现了新旧体制的平稳转换和长远可持续发展。同时,进一步规范了以养老保险为代表的各类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核定方式,更好地保障了职工权益。

在改革的关键时刻,四院党委坚持市场化、规范化原则,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共识,突破原有路径依赖,稳步构建起有利于长远发展的保障体制。这种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四院的养老保障改革注入了强大动力。

扎实推进,成效显著惠民生

四院党委高度重视养老保障改革工作,数次专题研究重大问题,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节点、落实责任。在参保缴费、资金清算、待遇兑现、转移接续等重点工作方面,四院积极作为,持续走在中央驻陕单位前列,率先实现了养老待遇的常态化办理和历史资金清算。

自2021年起,四院分批实现了2000余名改革前退休人员、1000余名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待遇社会化发放。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改革后,和企业单位养老待遇一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年提升,待遇均不低于改革前水平,退休职工的满意度较高。

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是四院党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让职工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为了实现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障的均衡发展,四院从机制上加以统一,形成了“基本养老保险+年金制度”的体系。从2022年到2024 年,企业年金实现“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长足进展,“应建尽建”人数覆盖率达95%以上,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的职工群体。

在建立年金过程中,四院充分考虑到各个单位的历史情况、单位性质和承受能力,在国家政策的基础上,指导各单位逐一制订年金实施细则,深入细致进行测算,稳步实现从统筹外费用向企业年金的平稳过渡。

直面难题,妥善解决暖人心

在改革过程中,四院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针对一企业单位原合同工养老待遇过低的问题,四院深入研究社保政策,与地方社保部门积极沟通,最终使职工待遇水平提升2.5至3倍,在政策范围内充分保障了职工权益。

随着养老保险改革的全面完成和企业年金的建立,各单位人员独立性问题逐步解决,存量问题逐步消化,增量问题予以严控。至此,改革和发展的基础更加扎实,企事业单位间人员流动的渠道更加顺畅,职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进一步增强。

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建成,标志着四院实现了从“单位保障”向“社会保障”的重要转变。职工的保障层次和水平大幅提升,企事业单位间人才流动的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也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四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人本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各类人才队伍与固体动力事业相互支撑、共同成就的生动局面,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让“老有所养”的幸福画卷在四院不断延展。

殷帅虎 贺倩

联系我们
电话:010-68372291
传真:010-68372291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6号
邮编:100048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官方微信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新浪微博